什麼年代了!? 「愛情的教育」不能等

source: GIPHY

在愛情萌發階段,什麼是讓對方最舒服的距離?怎麼樣是代表對方也有意思?交往的過程裡,該如何處理衝突?分手之後,該以什麼樣的態度去面對?該怎麼療傷?該怎麼再站起來?

大家總嚷嚷著「戀愛是必修學分」,但學校教了智商、情商卻沒教「愛商」這堂課,又以為大家都能「自學」得很好,但現實真的是如此嗎?

我相信大家對於「恐怖情人」這個名詞毫不陌生。沒錯,這就是我寫這篇文章的目的。無論是新聞上的情殺、潑酸案件,到發生在朋友身上的跟蹤丶騷擾,甚至親身經歷的事情。的確有些人,對於愛情,他不懂如何適當的表達,不懂如何去解讀對方的回應,以致於讓心儀對象感覺害怕,甚至構成騷擾;又或者是不知如何面對逝去的愛情,久久走不出悲痛,以致於害人害己。

兩人的適當距離

在愛情裡,的確許多事是沒有標準答案的,大多數人都是在成長的路上東學一點,西聽一點。雖然愛情並非一門絕對理智、 有絕對道理的的課,不過有沒有一些部分是我們能夠事先教育的呢?例如:肢體接觸的分寸拿捏、對於愛慕者如何適當表達心意、對於他人的表白如何適當的回應......。我想這其中的道理,並不僅僅是愛情裡可能會面臨的課題,也包含人對人之間的基本禮儀,其實也就是「尊重」

整個社會對愛情、兩性等這類的相關議題,大多都是檯面下熱烈的討論,但學校、多數的家庭對這類議題鮮少正面談論,對「性」更是避而不談,很少人會和爸媽、長輩分享這類的事情。這會不會就是問題所在呢? 我們的了解似乎通常都是來自新聞、書籍、戲劇,要不就是過於美好,要不就是社會版頭條的那種殘暴。不談,真的是好事嗎?


source: GIPHY

愛情的現實面

我們對於愛情的了解往往來自於電影、偶像劇、童話故事、漫畫......,也有些部分是來自於家庭(但也要是生長在稍微開放一些的家庭)。就拿我來說吧,在我談戀愛之前,對於愛情的想法就跟我從小到大看的「迪士尼公主系列」電影一樣,有太多不切實際、過於美好的幻想,以為愛可以戰勝一切現實的風霜!導致我患得患失,把愛情看得太重,忘了更多現實面所需考量、經營的因素。
source: GIPHY

人家都比喻戀愛中的人周圍環繞著粉紅泡泡,但是「啵」的一聲,Welcome to the real world!現實才沒這麼美好。除了你會被心儀的對象拒絕之外,還有在一起之後要面臨的經濟、距離、家庭等等的因素,更別提分手的失落。看起來我好像有點憤世忌俗(沒錯我就是哈哈哈!)總之,如果有人早點告訴我該面對的現實挑戰,也許能提早有點心理準備,省得過於失落。
source: GIPHY(譯:在人生中,你會學到許多道理。而有時候要不就是辛苦的學一課,要不就是太晚才學會)


挫折忍耐力

所謂的騷擾,大多是愛慕者一廂情願的活在「自己覺得對方喜歡被這樣對待」的思考模式裡,不會解讀或是不願接受對方對自己沒興趣的事實,因而一再展開追求,甚至到達騷擾的地步。殊不知,這樣的愛,實在太濃烈,濃得沒人想被滲透。

source: GIPHY

又說到傷害他人的愛慕者,「你跟我分手,我就毀了你」。讓一個曾經出現在你每一天生活中的人離開,的確很難。愛情本非理性,因此無論是失去或是得到的時候,都會在心裡掀起一波濤天巨浪。許多人平常面對大小挫折都不至於「中猴」,做出傷人害理的舉動,但遇到愛情時卻會著了魔似的,變成另外一個人,甚至做出泯滅人性的事。有時候甚至不需要在一起,曖昧或僅是單戀階段,就會做出驚人之舉。

就拿我來說,曾有一位追求者,因為看到我和另一位男性友人較要好(在這之前我已對他表示拒絕),有一天居然把我叫去談話,說話顫抖、看來就要爆炸的他,竟告訴我他對於我們的互動感到不舒服,彷彿把自己當成吃醋的男朋友。聽過朋友被跟蹤、騷擾的我,第一個感覺就是害怕、莫名其妙,於是趕緊離開。事後得知,他因為一直壓抑前一段關係的痛苦情緒,於是便將怒氣轉移到他人身上,事後也開始尋求醫師協助。

又以朋友的事件為例,男女雙方都是我的朋友,由於大學時男生轉學到女生所在的學校,男生會向女生請教學校的事情,兩人也因此產生了互動。但完全沒曖昧也沒成天膩在一起的兩人,卻在男生的口中成為「男女朋友」,跟 蹤、騷擾事件油然而生。原本不清楚男生精神狀況的我,和其他共同朋友便主動關心,卻發現男生已經精神恍惚,文不對題,答非所問,詢問女方後才瞭解了狀況。後續除了女生上報學校性平會,也在警局備案外,男生也在家人協助下,尋求專業協助。

我相信這些都是冰山一角,而且都還是姑且得到解決、未發生更嚴重事件的個案。我們周圍還是有些人對於感情是封閉的,他不願談論,長久困在自己的世界裡,信他所信,把一切塵封在心裡,最後一發不可收拾。


source: GIPHY

愛情沒什麼好不敢談論的

我想,檯面下已討論的如此熱烈,愛情的議題,很多時候並不是不願意教,而是這個議題對台灣許多家庭來說還是一樣敏感,而「不敢教」,不敢納入正規教育中,或是社會依然著重IQ,沒那麼在意EQ、情感面的教育。社會的保守風氣,有些人也因此不太願意跟親朋好友分享自己正經歷的感情近況。其實「失敗了,一樣再站起來,世上還有幾億人口的機會。」我們實在沒必要因為失去了一段感情而懷疑自己,怨恨別人。

source: GIPHY

「愛情」的基本素養,也就是近年隨著婚姻平權,因而較常被提到的「情感教育」,若能從學校、家庭教育就先施打預防針,也許許許多多騷擾、情殺案件,就不會發生。愛情的議題,它的確敏感,的確有時候沒有絕對道理,但也有一些基本的守則可以依循,我相信它是應該被納入教育的一環,以更正面、直接的角度談論它。我常告訴自己,將來有了孩子,對於感情這塊,我一定「開放無極限」的跟他們討論,就像現在我跟朋友聊起感情的時候一樣(雖然常常抱著聊八卦的心態),宛如「慾望城市」。🤣🤣🤣如果這社會制度不切實的做,那麼也請你從自己的下一代教育起,請他們勇敢的講出來談吧!


source: GIPHY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絕不能輸在床上!實用性愛英文字典